第152章 高谈阔论(1 / 2)

第152章 高谈阔论

讲真,即便是李泰二世为人但却依旧搞不懂这群古人的脑袋里面究竟都在想着些什么?

是不是脑袋里装的都是浆糊,都是一捆杂草?

若非如此,怎么可能遇事不决就上来一套之乎者也,满口仁义道德?

对於那些四夷各族不说抱有忌惮之心吧,反而还一个个把这群未开化的蛮夷当祖宗般捧着,供着,反倒将自己大唐子民踩入泥土。

就孔颖达这群儒家大夫,对自己的亲爹,亲娘都未必能有对这群异族这么孝顺吧?

呵呵呵……

每每谈及此事,真是让人嗤笑,更让李泰发自内心的觉得深深的耻辱!

奇耻大辱啊!

想想不久之前,鞠文泰背信弃义,纵兵屠杀我大唐手无寸铁的商旅的血迹尚未干。

但大唐诸如孔颖达这样的大儒,却依旧为这些蛮夷跪舔,甚至还想跟其讲道理?妄图能把异族说服?

要凡事真能简简单单靠讲道理就能解决,那之后还会爆发安史之乱?

如果能在大唐国富力强,兵锋正盛时彻底将格局在边境的异族屠戮殆尽那还会有后世之祸?

这世道就是这么残酷,弱肉强食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今天我大唐对这群四夷各族仁慈了,那明天我大唐就要付出三千多万百姓生命的惨痛代价!

谁来替他们伸冤?

谁来替他们报仇!

放眼世界诸国历史在对外发动对外战争,比如乌尔班二世在位时发动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说好听点是为了信仰,是为了收复失地。

但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管打谁有钱就行。

1096年十字军东征攻下耶路撒冷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无情的屠城与抢掠。

看杀得,抢的差不多实在没什么油水可捞了,便在当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以耶路撒冷王国对其殖民统治。

自那以后,日不落帝国更是将其十字军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来为本国输血。

又有几个能像华夏这般,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为了‘装逼’而去的?自唐朝以来他过来朝自己还要往里面倒贴银子的?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上下五千年,但中原王朝却始终都撑不过三百年的根源所在。

炎黄子孙作为全世界最淳朴的老百姓,只要给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结果你好家伙,放着那嗷嗷待在的四夷各族不压榨,不奴役反倒是把刀尖冲向自己人?

这得是多清奇的脑回路才能办出这么傻缺的事来!

李泰说的这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好似洪锺大吕般在每个人耳中回荡久久不息。

这一点,让原本对李泰推行有关四夷各族新政问题上还抱有疑虑的褚遂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文臣集团更是不禁陷入沉思。

开始思忖,大唐建国以来对待周边异族的政策是否真的正确?

而武将集团这边,李世积,侯君集,张亮等自是不用多说,各个都是主战派!

当初在面对东征高句丽一事上,他们可是各个削尖了脑袋也想将主帅的位置揽入怀中。

若非大军东征,需要准备的粮草辎重兵员等问题都要从长计议,他们真恨不得现在就策马扬鞭,直接将高句丽给平了好吧!

虽李世积,侯君集等早就对大唐对内严厉,对外优待的外交政策极其不满了,但怎奈何嘴上功夫斗不过孔颖达等文官集团。

最终这事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可谁曾想,在这关键时刻竟出了李泰这个变数,三言两语,分分锺就将原本满嘴之乎者也,道德高尚的文官们怼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也是让武将集团的众将领那叫一个神清气爽,心里美滋滋啊原本心中郁结之气一扫而空!

见以孔颖达为首的文官集团被李泰质问的哑口无言,这时忽有一人高声而语,竟是户部侍郎卢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