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述这些都是不可抗力,绝非关键因素!
而真正导致华夏历朝历代人口不能突破一亿的根本原因,无非就两个字‘贫穷’。
正因为‘贫穷’使得天下的老百姓认为新生儿对他们来说是个沉重无比的负担。
而且,古时候的打胎等事件比起后世来说更为激进,夸张。
后世人的打胎在出生前,而古时候人的打胎在出生后,直接溺死又称‘洗儿’,‘薅子’,‘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杀之。’
苏轼就曾在《与朱EZ书一首》就曾描述这有悖道德伦理的现象!
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外乎‘人头税’!
虽然单次的‘人头税’不高,但很多时候会多次收,从而使得一些贪官为此变本加厉。
有的贪官甚至一年就收人头税高达一百二十八次之多,搞得当地是民怨沸腾,百姓的生育意愿自然会跌入谷底。
李泰在临上早朝之前就已做了万全的准备,所以面对咄咄逼人的五姓七望,李泰却明显早已做好了准备。
只是,李泰对人头税,摊丁入亩这两大本身具有划时代,前瞻性的见解,可谓是让满朝文武举座皆惊。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李泰在这次早朝之上的高谈阔论,不单单是让五姓七望为首的文武百官震惊,更是让以长孙无忌,李世积等人为首的关陇勳贵们听得也是瞠目结舌。
甚至,就连李世民都不曾想到,自己宝贝儿子竟还有如此之高见,嘴巴大张着,面上早已被狂喜之色所占满。
反倒是,河间郡王李孝恭这时则撇了撇嘴一脸郁闷,叫喊,道:“臭小子,这件事若真正实行开来,那动的可是天下豪族的利益啊!”
“你真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
面对李孝恭的质疑声,李泰则自信一笑,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既然我们现在找到了大唐的根源问题所在,那事后解决起来也能对症下药不是!”
说话间,李泰大手一挥朗声,道:“我大唐国运若想传承千年,万年,那必须要刮骨疗毒,更要贯彻始皇帝开天辟地的决心!”
“但本王相信,只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真正向大唐各道,各州,各县全面推广开来,那就算这天下豪族真长有三头六臂,有着万般能耐,可那又能如何?”
“在真正的历史大势面前,所谓豪族的抵抗不过是螳臂当车,流沙阻浪,不堪一击!”
“半年之内,必破之!”
听完李泰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辞,李世民在旁也是微笑颔首。
而李孝恭,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中肱股之臣相互间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深深的骇然神情。
不光是他们,就连早朝上的文武百官们更不乏有人惊的下巴颏险些没砸到地上去。
其中也不乏有豪族派系的成员,他们几次欲挺身发言但面对李泰朗朗之词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终也只能颓然叹了口气,只得作罢。
至於,李孝恭,李世积,尉冲敬德等关陇勳贵们,可谓是跟随李世民一同打江山,几经生死,沉浮。
对於李世民这般态度,他们也心知肚明,知晓当今陛下可谓是心意已决,多说无益了。
一时间,朝堂内鸦雀无声,李世民原地站了起来,铿锵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内:“朕心意已决,向大唐全境推广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愿天下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学上。”
“愿天下黎民百姓用不在受冻馁之苦,朕愿敢为天下先!”
李世民一句敢为天下先,让满朝文武心中凛然!
而李泰听到这话后,也不禁闭上眼睛,两行热泪从眼角簌簌而落。
他深知,自己穿越到唐贞观年间虽时间不久,但文化方面魏王纸到活字印刷再到改革科举制。
农工方面曲辕犁,炼钢之法。
包括今日早朝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李泰坚信,自己对於大唐王朝来说是一位异乡人,但他却也真真切切改变了大唐王朝,将历史的车轮拨乱反正,滚滚向前。
愿大唐永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巅,用为世界之中心!
(本章完)